新京報評杜蕾斯文案「翻車」:別把惡俗當創意,你怎麼看?

綜合时间:2023/05/13 11:08

阿剛

阿剛

#用戶3258591442382126

4月19日。喜茶栽在了杜蕾斯這個營銷老司機身上。

細思極汙。喜茶和杜蕾斯已不是第一次跨界了。但這次跨界營銷,引發了網友的極大不適:

這機靈抖得又蠢又噁心;

物化女性,喜茶是嫌排隊人太多嗎?

強行低俗,再不無法正視奶茶了;

這次聯名,讓我對奶茶有了生理性噁心。

迫於壓力,杜蕾斯重新編輯了這條微博,但已覆水難收。

喜茶這個品牌,從一出道便因僱人排隊、限購等新聞爭議不斷。經過幾年的「洗白」,現在終於成為了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品牌之一。但還沒站穩,就又栽在了杜蕾斯的門前。

喜茶曾經做對了什麼?

不少公開演講中,瑞幸和喜茶都會同時作為嘉賓被邀請參與分享。跟瑞幸的激進態度相比,喜茶一直是謙虛的。比如喜茶首席品牌官肖淑琴經常在公開演講中會把喜茶稱之為一個「小品牌」。這種態度確實是加分的。

但真正讓喜茶打動年輕消費者內心的,是這些年喜茶的努力:產品上不斷迭代上新,科技上通過小程序等手段解決排隊問題,內容方面更是精心設計(喜茶公眾號的設計感,實在值得其他品牌學習)…

只要用心的品牌,消費者定能感受得到。這種實實在在的付出,以及低調用心的品牌形象,喜茶也正在撕掉網紅身份,成了年輕人的潮流標籤。

但是,俗話說:千裡之堤,潰於蟻穴。

幾年的努力,卻因為一次翻車的跨界營銷,讓品牌印象大打折扣。

喜茶跨界,跨錯了什麼?

因為「門檻低、性價比高」,跨界營銷也從「新物種」演變成「常態化」動作,被越來越多品牌使用。「跨界營銷」不僅可以實現品牌的流量共享、豐富品牌的應用場景,還能給顧客帶來新體驗。

喜茶和杜蕾斯的跨界,已不是首次。比如他們曾共同推出了一款特飲:喜茶金鳳茶王與玉露茶後。

這些跨界也都無傷大雅,僅供娛樂的同時,也算提升了品牌的趣味性。但這次,擅長跨界的喜茶,究竟犯了哪些忌?

1.犯了內容的錯。

內容是跨界營銷的起點。所有跨界的第一步,都會從兩個品牌的共同點入手,去尋求跨界的主題。

最經典的正面案例當屬網易和農夫山泉。網易雲音樂曾精選30條「網友樂評」,將其印在4億瓶農夫山泉天然飲用水的瓶身。手握「樂瓶」,因為有了情懷的夾持,通過消費者對內容上的共鳴,商品也演變成一種情懷

#三馬邊

一個是性,一個是吃。性幾乎是國人避之不談的事情,吃幾乎是談說不及的事情。倆個極端放在一起,違和感十足。人們買喜茶會想到杜蕾斯,而奶茶又會有精液的帶入感,實屬噁心。 是一個十足的翻車營銷。杜蕾斯是賺了,可喜茶呢,給自己平添了噁心假想。

#零售資訊

守法才是根本,打擦邊球的時代己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