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釣大魚多深合適?

綜合时间:2023/05/13 11:18

阿剛

阿剛

#東山再起有人陪

一、對魚情要了解

所垂釣的水域有些什麼魚,是大魚多還是小魚多,魚有多大,是鯉魚多還是草魚多,釣者要做到心中有數。各種魚的習性要了解,什麼時候哪種魚的咬鉤機率高,什麼時候是大魚出沒的最佳時間段,這一切都需要釣者摸索、了解、掌握。尤其是大魚所出沒的水域,愛吃的食物,喜歡去的地方,釣近還是釣遠,釣深還是釣淺,所有這些都是釣魚人所要知道的。

水漲水落,各種水情會帶來各樣的魚情變化。

正常情況下,夏秋兩季容易釣到大魚,冬春兩季以釣小型魚類為主。如果在春釣鯽魚時也盲目地想釣大魚,顯然難以如願。

春末夏初,特別是在南方「梅雨」季節裡,雨量充沛,水庫、湖泊等水位上漲,一些大魚也乘機上溯,嬉戲、覓食,在某些特定的時間段裡最易釣到大魚。如雨後初晴的黃昏時刻、有滾滾新水流入的入水口處、初漲水時剛淹沒不久的尚透著綠的嫩草處,在這些地方,大魚易上鉤。

盛夏來臨,天氣炎熱,魚兒紛紛轉入深水區,用手竿垂釣需要選擇深一些的水域。若能在下午有陰涼的地方更好。近一些無妨,雨後宜釣近,大鯉魚就最愛靠邊覓食。氣溫高莫怕,大草魚在高溫時咬鉤最勤。

同樣,用手竿釣取一些大型上層魚類時(如翹嘴白等),在流量較大的灘頭處最易釣到。在有風浪的淺灘處泛著朵朵浪花的地方,有輪船行駛所捲起的浪花中,均是這些魚類愛去的地方。

二、釣具要合理

釣具的合理化,是指竿、線、鉤、墜、漂、餌直至一些輔助釣具(如抄網、搭鉤等),包括釣魚人本身的有機的結合,和諧完整的統一。稱心如意的釣具組合,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揮灑自如。不必過分地追求釣具的豪華外觀,經濟實用才是最好的選擇。當然,也不能貪圖便宜,買個價廉物不美的偽劣產品,若真有幸上了大魚,要不了兩三個來回,便會魚去竿折,自食苦果。

某水域經常有什麼大魚出沒.應如何配備相應的鉤、線組合,要做到有的放矢,因魚制宜。該用大的就用大的,一切以魚為前提。有的釣友過分地追求細線小鉤,這雖然對提高釣技很有好處,但搏起魚來顯然不如較粗大的鉤、線把握大。

三、要有長時間定點垂釣的習慣

凡大水面的魚,特別是大魚,是絕不會輕易冒險近岸攝食的,更不會輕易就進了您的窩子。這就需要等,要有足夠的時間,因此,定點垂釣就越發顯得重要。時間越長越好,時間長,餌料多,久而久之,魚已成了習慣。想釣大魚,對窩子的保護就要嚴格一些,窩中之魚不可釣得太絕,應有以魚誘魚的概念,並儘量將窩子選擇在相對僻靜的水域,或少有人去的地方。

在時間上。大魚咬鉤的最佳時間常出現在夏秋季節的下午5時至7時之間,夜晚的9時左右,早晨的5時至9時前後,尤以黃昏後至天黑前的一段時間最佳。

四、要有嫻熟的遛魚技巧

手竿釣上大魚,因竿長所限,所能承受的力量就那麼大,如果不能熟練地掌握各種運竿技巧,是很難把魚釣上來的。下面就手竿搏大魚的幾種常見的運竿技巧作一分析。

1、繃:繃緊竿線,對剛上鉤的大魚是一種後發制人的手段,特別是對那些狡猾的魚兒「打樁」時採用的最多的一種技巧。因為你不知水下的這尾魚到底有多大,在沒有明確情況的前提下,「繃」自然是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給釣者有一個準備的機會,對穩定釣者的情緒也大有益處。

2、橫:大魚上鉤,仗著體壯力猛,根本不會將鉤線當作一回事,此時提竿,極易被魚拉成一線狀,造成線斷魚跑。最好的辦法,應立即橫竿切角,左右揮轉,儘量降低人、竿、魚三者之間的高度差。橫向牽引可比豎著竿子要省力得多。

3、移:大魚咬鉤,除了向正面逃竄外,還會左右斜向突竄。釣者在運竿的同時,應順著魚的拉力往前位移,利用竿的彈力和人自身的重力來給魚兒施壓,以消耗魚的抗爭力量。通常5千克左右的魚在兩到三次這樣的人魚抗爭中就會敗下陣來。切忌反方向硬拉,以硬碰硬往往是釣者吃虧的多。

4、牽:大魚上鉤後,有時在外逃不成的情況下,會突然掉頭向岸邊回竄,給釣者來措手不及。這種情況下,除了將竿線繃緊之外,應立即迅速向左或向右閃身,避其鋒芒,斜向牽引,使魚在近岸時被迫作橫向遊動。

5、讓:被釣住的魚,會使出各種逃生的技巧,拼命掙扎。作為釣者,最主要的是要學會「讓」,正所謂讓一步海闊天空,應避其衝力,順勢讓力,就如同武術裡的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運用得當,會使魚用不上力,轉不開身,任人擺布。

6、挑:魚在水下老往一個方向或一個地方硬竄,可能是這個地方有障礙物或地形複雜。釣者應迅速作出判斷,並使柔力往上挑竿,迫使魚兒上浮,以免迂迴鑽底,刮斷釣線。挑竿的力度要剛柔並濟,切不可生拉硬挑。

7、起:此乃最後一關。功虧一簣也最易在此時發生。起魚時,應順勢往上起,魚未遛乏,切不可急於起魚。起魚時不能心急,要有進有退.鬆緊有度。一般情況下,魚在底層經過與釣者的大戰後,力量已損耗了大半,只要魚能出水露面,釣者就完全有能力將其制伏。畢竟在水面遛魚比在水底要容易控制得多。

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手竿在上大魚時的心情,既有興奮,也有害怕。有的釣友能很好地處理興奮過後的事,有的則不能。對於一個初入此道不久的人來說。激動過後該幹什麼可能已想不起來了,接下來發生的事。可能很多釣友都經歷過。

如何讓激動的心情在很短的時間變得平靜呢?我認為要有一顆平常心,一顆無我、無欲、無妄的平常心。以平常之心對待釣魚,不要將魚獲看得過重。在操作上不要患得患失,出現一些本不該出現的錯誤。在心理上應戒驕戒躁,不能心急,更不能有一下子就將魚制伏的想法。要做好長時間遛魚的準備,要把釣大魚看作是一件能鍛鍊自己的意志並且是自己最樂意去做的一件事。

#熱愛三農

一、對魚情要了解

所垂釣的水域有些什麼魚,是大魚多還是小魚多,魚有多大,是鯉魚多還是草魚多,釣者要做到心中有數。各種魚的習性要了解,什麼時候哪種魚的咬鉤機率高,什麼時候是大魚出沒的最佳時間段,這一切都需要釣者摸索、了解、掌握。尤其是大魚所出沒的水域,愛吃的食物,喜歡去的地方,釣近還是釣遠,釣深還是釣淺,所有這些都是釣魚人所要知道的。

水漲水落,各種水情會帶來各樣的魚情變化。

正常情況下,夏秋兩季容易釣到大魚,冬春兩季以釣小型魚類為主。如果在春釣鯽魚時也盲目地想釣大魚,顯然難以如願。

春末夏初,特別是在南方「梅雨」季節裡,雨量充沛,水庫、湖泊等水位上漲,一些大魚也乘機上溯,嬉戲、覓食,在某些特定的時間段裡最易釣到大魚。如雨後初晴的黃昏時刻、有滾滾新水流入的入水口處、初漲水時剛淹沒不久的尚透著綠的嫩草處,在這些地方,大魚易上鉤。

盛夏來臨,天氣炎熱,魚兒紛紛轉入深水區,用手竿垂釣需要選擇深一些的水域。若能在下午有陰涼的地方更好。近一些無妨,雨後宜釣近,大鯉魚就最愛靠邊覓食。氣溫高莫怕,大草魚在高溫時咬鉤最勤。

同樣,用手竿釣取一些大型上層魚類時(如翹嘴白等),在流量較大的灘頭處最易釣到。在有風浪的淺灘處泛著朵朵浪花的地方,有輪船行駛所捲起的浪花中,均是這些魚類愛去的地方。

二、釣具要合理

釣具的合理化,是指竿、線、鉤、墜、漂、餌直至一些輔助釣具(如抄網、搭鉤等),包括釣魚人本身的有機的結合,和諧完整的統一。稱心如意的釣具組合,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揮灑自如。不必過分地追求釣具的豪華外觀,經濟實用才是最好的選擇。當然,也不能貪圖便宜,買個價廉物不美的偽劣產品,若真有幸上了大魚,要不了兩三個來回,便會魚去竿折,自食苦果。

某水域經常有什麼大魚出沒.應如何配備相應的鉤、線組合,要做到有的放矢,因魚制宜。該用大的就用大的,一切以魚為前提。有的釣友過分地追求細線小鉤,這雖然對提高釣技很有好處,但搏起魚來顯然不如較粗大的鉤、線把握大。

三、要有長時間定點垂釣的習慣

凡大水面的魚,特別是大魚,是絕不會輕易冒險近岸攝食的,更不會輕易就進了您的窩子。這就需要等,要有足夠的時間,因此,定點垂釣就越發顯得重要。時間越長越好,時間長,餌料多,久而久之,魚已成了習慣。想釣大魚,對窩子的保護就要嚴格一些,窩中之魚不可釣得太絕,應有以魚誘魚的概念,並儘量將窩子選擇在相對僻靜的水域,或少有人去的地方。

在時間上。大魚咬鉤的最佳時間常出現在夏秋季節的下午5時至7時之間,夜晚的9時左右,早晨的5時至9時前後,尤以黃昏後至天黑前的一段時間最佳。

四、要有嫻熟的遛魚技巧

手竿釣上大魚,因竿長所限,所能承受的力量就那麼大,如果不能熟練地掌握各種運竿技巧,是很難把魚釣上來的。下面就手竿搏大魚的幾種常見的運竿技巧作一分析。

1、繃:繃緊竿線,對剛上鉤的大魚是一種後發制人的手段,特別是對那些狡猾的魚兒「打樁」時採用的最多的一種技巧。因為你不知水下的這尾魚到底有多大,在沒有明確情況的前提下,「繃」自然是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給釣者有一個準備的機會,對穩定釣者的情緒也大有益處。

2、橫:大魚上鉤,仗著體壯力猛,根本不會將鉤線當作一回事,此時提竿,極易被魚拉成一線狀,造成線斷魚跑。最好的辦法,應立即橫竿切角,左右揮轉,儘量降低人、竿、魚三者之間的高度差。橫向牽引可比豎著竿子要省力得多。

3、移:大魚咬鉤,除了向正面逃竄外,還會左右斜向突竄。釣者在運竿的同時,應順著魚的拉力往前位移,利用竿的彈力和人自身的重力來給魚兒施壓,以消耗魚的抗爭力量。通常5千克左右的魚在兩到三次這樣的人魚抗爭中就會敗下陣來。切忌反方向硬拉,以硬碰硬往往是釣者吃虧的多。

4、牽:大魚上鉤後,有時在外逃不成的情況下,會突然掉頭向岸邊回竄,給釣者來措手不及。這種情況下,除了將竿線繃緊之外,應立即迅速向左或向右閃身,避其鋒芒,斜向牽引,使魚在近岸時被迫作橫向遊動。

5、讓:被釣住的魚,會使出各種逃生的技巧,拼命掙扎。作為釣者,最主要的是要學會「讓」,正所謂讓一步海闊天空,應避其衝力,順勢讓力,就如同武術裡的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運用得當,會使魚用不上力,轉不開身,任人擺布。

6、挑:魚在水下老往一個方向或一個地方硬竄,可能是這個地方有障礙物或地形複雜。釣者應迅速作出判斷,並使柔力往上挑竿,迫使魚兒上浮,以免迂迴鑽底,刮斷釣線。挑竿的力度要剛柔並濟,切不可生拉硬挑。

7、起:此乃最後一關。功虧一簣也最易在此時發生。起魚時,應順勢往上起,魚未遛乏,切不可急於起魚。起魚時不能心急,要有進有退.鬆緊有度。一般情況下,魚在底層經過與釣者的大戰後,力量已損耗了大半,只要魚能出水露面,釣者就完全有能力將其制伏。畢竟在水面遛魚比在水底要容易控制得多。

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手竿在上大魚時的心情,既有興奮,也有害怕。有的釣友能很好地處理興奮過後的事,有的則不能。對於一個初入此道不久的人來說。激動過後該幹什麼可能已想不起來了,接下來發生的事。可能很多釣友都經歷過。

如何讓激動的心情在很短的時間變得平靜呢?我認為要有一顆平常心,一顆無我、無欲、無妄的平常心。以平常之心對待釣魚,不要將魚獲看得過重。在操作上不要患得患失,出現一些本不該出現的錯誤。在心理上應戒驕戒躁,不能心急,更不能有一下子就將魚制伏的想法。要做好長時間遛魚的準備,要把釣大魚看作是一件能鍛鍊自己的意志並且是自己最樂意去做的一件事。

#人間漁樂

進入五月,己算是打開了夏天模式,氣溫回升,早晚溫差較大,溫度的轉變帶來了魚類在泳層的切換更加頻繁,魚口時有時無,給作釣帶來了更大的難度。

野釣一般以鯽鯉為主,是大部分人的目標魚,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想釣魚,首先我們得深入了解魚,才能更好地判斷,何時適合作釣。

有道是,觀雲出釣,觀水下竿,氣候影響著魚類的活動軌跡,水草影響著魚類的聚集習慣,遵循規律,把握魚類在種種因素下的習性,才能確保穩定的收穫。

針對五月天氣的特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分析。

·魚餌

·天氣

·釣位

一、魚餌

初春時,魚類躲在深水,食物匱乏,等春曖花開,正好又趕上繁殖甩籽的旺季,俗話說,缺啥補啥,此時魚類最缺蛋白質,所以蟲餌濃腥餌大受歡迎,此時,紅蟲,蚯蚓最易掛鈎作釣,釣點也比較單一。一個釣點,一釣能一天。

而到了夏季,溫度升高,魚類活動更加頻繁,口味也逐漸轉變,沿用春季的釣法己是行不通了。沒有變通就沒有魚獲。

此時,魚類的口味會由濃腥轉向清淡,葷餌轉向低腥或者素餌。什麼原因呢?應該是此時的魚類食物比較豐富,隨著溫度的升高,微生物隨著水草和藻類的豐茂而漸漸增多,小魚,小蝦,浮遊生物迅速生長,為魚類提供了足夠的蛋白質,而迅速生長,帶來的問題是缺乏各類維生素,這時,富含維生素的植物種子餌料會變得更受歡迎。

夏季作釣大鯽大鯉,偏素或全素餌會很受歡迎,如果再添加點香甜的輔料,效果更佳。

 二、天氣

夏天天氣多變,陰晴不定。古代時需要看雲識天氣,現在有天氣預報,那了解天氣變化就更加方便,一天的氣壓,風向,溫度無一不是影響魚情的因素。

天氣不同,魚在池塘河流裡的分布也會隨之改變,我們就由常見的天氣來分析,探討一下各種天氣對應的魚類的活動。

1、晴天

夏日的晴天,溫度較高,尤其是中午,一般魚是很難開口的,所以有「神仙難釣午時魚」一說,在夏天作釣,首選早晚,次選午夜,中午最難,中午如果作釣只能選擇,樹蔭,橋洞,或者釣深水,2-3米以下,鯉魚,大鯽魚一般喜歡在2-3米水深處活動。在晴天作釣,早上釣淺水,隨著溫度的升高,釣點要向深水推進,到黃昏時,又要回到淺水。所以,切忌釣點一層不變地死守。當然,晴天作釣要注意避開強烈的光照,以免中暑、皮膚灼傷。

2、多雲天

多雲天氣,如果風氣不通,往往會比較悶,氣壓低,如果人感覺不適,鳥雀無聲,蟬聲大作,此時是不適合作釣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無風的多雲天,首先,溶氧會降低,因為缺乏陽光的照射,水生植物制氧能力會急劇下降,無風吹卷水面,又降低表面溶氧,雙重作用下,水體會長久處於溶氧低的狀況,這種情況不太適合作釣。

如果有風,人感覺舒適,水體因風吹動波浪增加溶氧,又無強烈陽光照射,水溫相對穩定,對於魚口來說是相當有利的。也是夏季中少有的適合全天作釣的天氣,選擇好的釣點,就會收穫滿滿。

3、雨天

夏天雨水很多,有連綿不絕的梅雨天氣,也有來去匆匆的陣雨天氣。

如果雨不是太大,那可以全天作釣。雨水能降低水溫,增加水溶氧,魚口會由此變得活躍。

如果暴雨天氣,特別是有雷電的情況,那儘早收杆回家。暴雨之前,氣壓很低,很悶熱,魚口不會好,下暴雨時,也看不清魚漂,特別是雷電,聲響會令魚兒止口,還會給作釣帶來未知的危險。

4、霧天

夏季霧天比較多,一般清晨霧氣會在太陽升起後消散。所以影響不大。但霧氣繚繞期間,其實是不適合作釣的,如果霧久聚不散,也建議不要出門作釣。

清晨天色未明時,是最難作釣的,水體處於溶氧最低的缺氧狀態,魚類不開口,只有天色漸漸亮起來,植物開始光合作用,溶氧問題才得以改變。霧天光線不好,影響光合作用,是同樣的道理。

三、釣位

18-30度的天氣,太陽出來之後,溫度會很快進入炎熱狀態,一般8點以後,水溫也會急劇上升。

那麼8點之前,可以釣邊1-1.5米深,選擇水草豐茂的區域,一般來說,鏵尖和水灣較好,但考慮到如果當地釣魚人較多,好地方釣的人也多,說不定也會處於無魚可釣的尷尬局面。我們可以觀察水面,水草豐茂,光色較好的水域一般適合作釣。

魚依賴水草而生,水草有制氧的作用,還能提供足夠的食物。所以,自然水域根據水草的分布和狀態可以判斷出,哪裡容易有魚群居。

過了8點,想繼續作釣,就得往深水轉移,可以選擇3米左右的水深。

這是大鯽大鯉喜歡停留的泳層。而且,到了夏天之後,大鯽大鯉因為水㡳的食物充足,不太愛去淺水覓食,所以釣邊時,魚體大小會比春釣時小上不少,大鯽魚幾乎絕跡,也是夏釣時的一大遺憾。

經驗表明,往深水作釣,碰到大鯽大鯉的機率會高一點。

高溫一直持續到晚上5點,我們從5點作釣,再次回到淺水,又會迎來黃金時刻,

注意:夏天作釣大魚,釣位選擇要合理地避開小魚,一旦小魚鬧窩,窩就等於廢了,各種狂拉硬拽,讓你拉也不是,等也不是。

總結:夏天作釣大魚,首選早晚1-2米水深作釣,夏天的魚比較生猛,但由於小魚也很活躍,擾亂漂象,要在餌料和釣點選擇上儘量避免小魚擾亂。

餌料選清淡一點,偏香甜的低葷或素餌,出門注意天氣預報,下杆看水,一般選水草豐茂處會有魚類群聚,再就是看水面,加果沒有任何動靜,很可能就是水中無魚,有魚的水面,這個季節會不時出現魚躍現象。

#筏無止境

大家好,我是筏無止境,一個有著二十來年釣魚史的老釣魚人。釣大魚,是很多釣友的夢想,但是大魚又是水中比較稀缺的個體,所以釣大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知道水中有大魚,還是能夠採取一些辦法釣到。至少說,可以提高釣大魚的概率。本著回答,又是交流,我來作一些分析並回答。

回答要點

大魚是可遇不可求,並且是水域裡比較稀缺的個體

遵循大魚的習性、覓食規律,投其所好

常規的釣大魚的深度

總結

一、大魚是可遇不可求,並且是水域裡比較稀缺的個體

多大的魚才算大魚,如何來界定大魚,這個就比較廣義。可能有些人感覺2/3斤大就算大魚,還有些人感覺怎麼也要5/6斤重才算大魚。但從整個網絡上來說,比較普遍的認為至少超過10斤的才能說是大魚。一條魚,從幼苗開始,就隨時逃避水中天敵,還要逃脫釣魚人的鉤餌,還要逃脫捕撈,電工、藥師等。可想而知,一條魚的成長是如何艱難。所以能長成大魚的都幾乎非常狡猾,對危險的感知度遠超小魚。也因此造成水域中的大魚屬於比較稀缺的個體。

二、遵循大魚的習性,覓食規律,投其所好

前邊已經闡述了小魚是經過無數磨難,才長成大魚。那麼多的生死逃亡,必定造成警惕性高,吃餌狡猾。但是無論大魚再狡猾,再警惕,總得覓食裹腹,魚為食亡,人為財死,這是天性,也是不變的自然規律。

5月份,也正是剛剛進入夏季,氣溫逐漸攀升的時候,這是一年四季裡魚類最為活躍的季節。其實,釣大魚的秘訣有如下三點,只要做到了,那麼離大魚上鉤就不遠了。

保持周邊環境的絕對安靜

釣大魚,必須要有安靜的環境,大魚都是在靜中守候而來。越大的成年魚,警惕性越高,稍微有些風吹草動,便會警覺,更別說吞吃鉤餌。做好的窩子,大魚一般都遊弋在窩子邊上,只撿邊上的窩料吃,極少有大魚竄進窩子裡搶食。

針對大魚喜歡靜的特徵,一是做窩遠離人生嘈雜的地方,遠離手杆釣位。二是選擇在晚上守釣大魚。漆黑的夜晚,大魚的警惕性更容易降低,加上近岸淺水水溫涼爽,大魚更喜歡靠邊覓食。

釣點選擇在大魚的洄遊路線上

守釣大魚除了要環境絕對安靜,作釣還需選擇在大魚洄遊的路線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魚道。

水下的魚道,一般可根據自己所在位置的地形去進行粗略判斷,水借山勢,魚洄遊的道路,一般也是依地勢而洄遊。如果釣點選擇在大魚洄遊的道路上,就等於在必經之路恭迎大魚。那麼釣到大魚的概率也將大大提高。

選擇大魚喜歡的食物為窩餌

我們保持了環境的安靜,釣點選在大魚洄遊的道路上。那麼,我們還需要明白,大魚最喜歡以什麼為食,這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如針對鯉魚,草魚,可用煮至剛開花的老玉米,加麯酒發酵後做窩。草魚除了喜歡玉米外,更多的是吃水草或岸邊樹葉、果實。因此,也可以用黑麥草,南瓜葉等,綁石頭做沉底草窩誘釣草魚。如釣肉食性的大鯰魚,則可以用動物的內臟做腥窩。

總之,根據對象魚的習性和喜歡的食物來給大魚準備豐富的美餐。再把窩子做在大魚洄遊的道路上,然後靜靜的守候,就相當於在大魚的家門口擺上了鴻門宴,大魚上鉤就只是時間問題。

三、常規的釣大魚的深度

滿足了上述條件後,我們再回到問題上。5月份釣大魚多深最合適?其實這個問題有著很多的不確定性。不同水域裡,我們對垂釣的深度理解不一樣。比如,普通的水庫裡,我們一般釣5/6米,就覺得很深了,這是因為平均深度就不深。但是如果是釣升鍾水庫,嘉陵江,5/6米那就是淺水。

那麼,我們是不是延伸話題再推斷一下。不同水域裡的大魚,肯定有自己感知的安全帶。也就是說在好多米以外,或好深的水,大魚才具有安全感。我相信,動物絕對有這個感知。比如遊弋在水面的魚兒,遠遠的看過去,絕對不會驚擾它們,但是當你靠近到一定程度上,立即就四處逃散。可見魚兒都有一定的感知範圍。

所以說,大魚也具有自己的安全帶,在這個安全帶裡,大魚的警惕性是最低。但是水域不同,這種所謂的安全帶肯定也不同。超大型水域裡的魚,可能覺得10米以外,7/8米深的水中才有安全感,而一般水庫,估計深度也就5米左右。在這個安全帶之內,大魚才有可能放下警惕性進食。

筆者這麼多年在川內不同地方遊釣,一直有個的慣例。比如是作釣升鍾,白龍湖,嘉陵江這種大型湖泊、河流,我至少都是選擇5米左右深度守釣,最深可選擇8-10米左右。而一般的水域裡,只選擇3-4米的水深作釣。但事實也證明,這種水深作釣下,確實上魚的概率高一些。

當然,這只是個人摸索而出,不知道其它釣友是否也是如此。所以說,釣多深,很難有一個具體的數字,還是得看所處的水域而定。

四、總結

通過上邊的分析,我們已經明白了釣大魚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即保持環境的絕對安靜、滿足選釣位在魚道上,做大魚喜歡吃的窩餌。具備了這些條件,我們再去針對性的做窩,選釣位。至於釣多深,需要因地制宜,根據季節,水域來靈活掌握。最後剩下的就是時間問題,和我們自己必要的耐心。

希望這個回答對釣友有所幫助,祝釣友大鯽大鯉,如果喜歡我的回答,可加關注並點讚,隨時與我討論。

#魚家小魚

大家好我是餘家小魚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關注Ta

農曆節氣到了夏至,天氣開始炎熱,魚兒中午時段多躲進深水區避暑乘涼,早、晚或陰雨、多雲天到岸邊覓食。這時,釣友如果主釣養塘中的鯉魚,把釣位選在深水旁的樹蔭下,或用太陽傘擋住強光形成陰涼處,就可以舒服自在地享用與鯉魚親密接觸的時間了。

釣點的選擇夏釣鯉能否有好收穫,關鍵在釣點。我們選擇釣點的依據,主要是魚的生活習性。鯉魚喜歡在沿岸水體的下層活動,尤其喜歡水草叢生和底質鬆軟的環境。所以釣友在選擇塘中釣點時,首先應選有水草、有淤泥、有雜物沉積的地方。因為這裡溶氧量充足,且含有大量的植物種子或果實,以及小蟲或蟲卵之類的食物,鯉魚會常來這裡覓食。如果連續幾天吹同一個方向的風,要選擇下風處。其次選擇有樹樁的地方。在養殖塘,有些塘主習慣在塘內打幾個樁,綁上一些樹枝,圍成一個圈,把餌料放到裡面餵魚。許多人都選擇釣圈內和圈邊,唯獨不懂釣樹樁。這些樹樁常年浸在水中,表面極易生成水生物,這是鯉魚最愛的美餐。一般情況下鯉魚進圈覓食前,會先看看樁上有無美食,然後再進去填飽肚子,可見貼樁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再次是選高低差別較大的地方。有些魚塘是稻田蓄水後形成的,舊的田梗還在,鯉魚喜愛沿著田梗的深水一邊覓食,田梗兩頭是理想的釣位。另外,在魚塘的洩水口,塘主為了方便放水,有時會挖出一條長長的溝通向深水區,這條溝是鯉魚的樂園不能放過。

釣組的配備

海竿在大水面釣鯉是首選釣具,但手竿更適合養塘釣鯉。選擇釣竿時,應選擇4.5—5.4米的中硬調手竿,配繞線輪。竿長,可遠可近,便於追星,更利於遛魚。塘中夏鯉一般個體大,上鉤後掙扎力強,漁線應選強拉力線,主線以大於0.4毫米粗的釣線為上,腦線以大於0.3毫米粗的花線為宜。如用單鉤,以伊勢尼7—10號為宜。若用集團鉤或集束式炸彈鉤,則以5—7號伊勢尼圓底短柄鉤為好。鉛墜以扁平梯形、拽拉時能離開水底的為佳。但不論用什麼形狀的扁墜,中心部位必須有孔,線能在孔中自由滑動,反應才靈敏。如用死砣即砣在前、鉤在後的那種組合,要多配串鉤或單鉤。餌料的選擇:

夏釣塘鯉的釣餌,可以用加工過的玉米粒、麥粒等顆粒狀餌,也可以使用大蚯蚓、蟋蟀、小蝦等生物餌。如果用麵食餌做釣餌,不管是底墜包食釣法的面芯,還是懸墜釣法的搓餌,都要有一定的粘度,不能象釣鯽魚的搓拉餌那樣霧化很快。要作到無魚吃鉤時,鉤上的餌團能保持10分鐘以上不脫落,這樣的餌可釣大鯉。因為在養塘中釣鯉魚,主要靠窩餌誘魚,不是靠釣餌的霧化作用誘魚。夏季由於小雜魚活躍,如果用玉米粒、麥粒等顆粒狀餌或商品餌作窩,一定要有選擇,最好用塘主用過的餌料。在塘中釣鯉,窩餌要儘量用比重大的,不選比重輕的。比重大的餌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限制氣味擴散影響誘魚效果。因此在做窩時,要想辦法增加餌料的氣味,如通過發酵或者加入藥酒等方法使餌料有較濃的氣味。窩餌的用量也要略大於其他季節,因為最先進窩的小雜魚會搶食餌料,使窩餌消耗較大,加之這個季節魚比較活躍,窩中「過客」較多,自然會增加窩餌的消耗量。

釣法的運用試水定點。在垂釣過程中,一些經驗不足的釣友往往剛到塘邊就忙著選釣點,不伸竿、不試水深目測距離打窩。這種做法是定點釣的大誤區。手竿釣鯉,到達釣場後不僅要細心選好釣點,而在確定釣位後,也要出竿上線,反覆測試釣點左、中、右的水底地形,找出水底有陡坎、斜坡、雜物等容易有魚的地方。釣點確定後,要把空鉤釣組拋入釣點,把竿放在支竿架上,然後對準漂打窩。不管是使用打窩器還是其他工具,窩餌一定要打在漂的內側,就是漂靠近釣位的一側。一般2米左右深的水,窩餌在水面的落點應該是在漂的內側30公分左右的距離。水越深窩餌打在水面的落點要離漂的距離相對越遠,因為窩餌在落水下沉過程中散落面積會逐漸加大,等到落入水底後,漂的正下方也就有窩餌了。這樣打窩的目的是在垂釣時餌鉤正好能落在水底窩餌的前沿,可大大提高上鉤率。

堅持守釣。根據鯉魚的覓食習性,釣養塘鯉多採用底釣法。在選好釣點、投放窩餌後,垂鉤守釣,耐心靜候,過一段時間提竿換餌。尤其是在窩子周圍出現魚星時,不能像釣鯽魚那樣經常提竿引逗,否則膽小、機敏、狡猾的鯉魚會被嚇跑。實踐證明換餌越勤,誤提次數越多,喪失魚咬鉤的機會就越多。 把握時機。在正常情況下,鯉魚的吃鉤方式與其他魚不同,它吃餌從不魯莽,總是小心翼翼地把釣餌含到口中,先試一試、嘗一嘗,然後吐掉,再含再嘗,再次放下,有時重複多次。其吞食慢而輕,攝食後遊走,浮漂反應是大幅下沉或橫向斜向移動,漂尾由高漸低,慢慢沉入水中。這時提竿,定會中魚。但要注意鯉魚上鉤後掙扎力大,逃竄迅猛,要有心裡準備,以上是我個人見解。謝謝

#一支飛鯊闖天涯

5月初,剛過了立夏,正是初夏之際。氣溫開始升高,輕易可以超過30度,也到了一年中雨水開始比較多的季節。氣候的變化,制約了魚類的習性,所以進入5月份以後,在垂釣技巧上就慢慢開始靠近夏釣技巧了,從出釣天氣、出釣時段、選擇釣點以及用餌上,都跟春季釣魚開始有了較大區別。5月份釣魚,應該怎麼釣,一定要注意這些變化規律。

一、天氣和時段的選擇變化

到了夏季氣溫比較高,正常天氣的話魚幾乎只在早晚進食,尤其是各種底層魚類非常明顯,比如鯽魚、鯉魚、青魚等,而耐高溫喜溶氧的魚類,基本都是中上層魚類,比如草魚、白條、鰱鱅等,這些魚種比較耐高溫,中午也會有進食,中午時分可以考慮垂釣這些更耐高溫的魚類。所以想要釣更多的魚種,還是以釣早晚為主。早點出門,中午前就可以收杆。或者選擇夜釣,初夏夜釣在氣候上是最合適的,氣溫涼爽非常愜意,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結伴而行,帶齊照明設備,選擇熟悉的釣場,對釣點是否安全有足夠了解。

夏季釣魚,受到天氣變化影響非常大,天氣適宜魚口會好很多,天氣不當空軍也是非常常見的。比較好的天氣是下雨天出釣,尤其是釣小雨中,可以選擇明水釣點,甚至釣浮。釣魚諺語說,雨天釣邊,所以釣點也不需要選擇太深太遠。這是因為雨天光線弱,而且有雨聲,水中溶氧充足,水溫涼爽,魚進食狀況非常好;或者選擇大雨過後出釣,但是還是要注意安全;晴天出釣宜選擇北風天出釣,北風預示著降溫,魚明顯會活躍很多。

二、釣點的選擇變化

夏季釣魚,在釣點的選擇上需要注意天氣變化、出釣時間段的不同,釣點的選擇也會稍有不同。雖說夏釣深,但是並非什麼天氣什麼時段都應該釣深。比如說清晨或者半晚,淺水中氣溫低,魚會到水邊進食,此時選擇釣點就不需要選擇太遠太深。或者上面提到過的下雨天,就算夏季下雨天也有溜邊的說法,釣點依舊不用選擇太深。

魚在夏季的正常活動是清晨從深水到淺水進食,太陽出來後淺水升溫過快,魚退回到深水中,半晚淺水降溫後魚又從深水出來到淺水進食,所以通常只有中午前後才以釣深為主,而中午前後又是釣魚的垃圾時間,收穫往往都不咋樣。除了釣深,還可以試試釣陰涼處,比如水草蘆葦區域、樹蔭下、橋洞下、背陰處,水深1.5米以上都是可以垂釣的。或者選擇下風口、入水口等溶氧更為豐富的位置。逐溫、逐氧,在夏季選擇釣點上佔據絕對的主導因素。

三、用餌的變化規律

夏季用餌需要注意兩點,第一是如何減少小魚鬧窩,第二是什麼餌料大魚更喜歡。夏季依舊是大魚生命力最旺盛的季節,也是進食量比較大的季節,夏季釣大魚多是以天然簡單的餌料為主,最忌氣味過於濃重。從經驗來看,略帶酒香,穀物清香,略帶酸味,這樣的餌料最適合在夏季使用,窩料也是如此。如果野釣,用餌會寬泛一些,因為晚上魚主要靠嗅覺尋找食物,而且沒有多少小魚鬧窩。不過夜釣用餌,記得餌團小一點,更容易抓到死口。

#貓哥野釣

五月份,正是春未夏初之時,正所謂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知夏深!天氣以多云為主!

夏天的水情變化最大,以下一些情況可以釣深:

1、初夏要釣深,這一時期由於農業、工業生產用水,大中型湖泊、水庫開閘放水,造成魚驚恐躲避,活動減少,而且由於水位的大幅下降,許多原先好的釣位不復存在。在這樣的情況下垂釣必須釣深。2、一些被視作魚很少逗留的深水區,此時便會聚集較多的魚,尤其以鯉、鯽為多,如用手竿釣,水深應為3米~6米,海竿遠投則深至一二十米。3、夏末要釣深,夏季雨量充沛,許多水域的水位漲至高點,大雨過後,近岸水域水色漸漸變清,魚不再留戀近岸淺水。4、夏末高溫時間長,淺水區升溫快,魚長時間待在深水區,更喜歡到寬闊的大水面感受風浪帶來的清涼。這些客觀因素導致魚多在深水區活動。因此,把釣點選在深水區和遠水處順理成章。二、以天氣情況確定釣深還是釣淺

1、從氣象條件看,釣深的理由是:初夏屬亞高溫天氣,空氣沉悶,魚覓食不活躍,多退於深遠之水。2、夏末,高溫、少風,上層水溫升高,時至正午,魚慢遊於水的中下層。釣者常有這樣的體驗,上午底釣時吃食的魚會突然間變得無影無蹤,怎麼換餌都無濟於事,這多是水溫升高,風小,水溶氧量減少的緣故。為此,靈活的釣手會改為釣浮。3、一般而言,初夏和夏末,魚除晨昏短時遊到淺水區外,白天大部分時間活動於較深水域。因此,宜選擇深水撒重餌,耐心守候大魚上鉤。在深水區做大窩守大魚,用海竿釣十餘米深,用手竿釣五六米深,釣到大魚的機會最多。出現下面的情況要釣淺

1、在細雨紛飛的日子,冒雨垂釣,大有春天「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感受,魚訊特好。在雷陣雨前後,雨前短時內魚會猛咬一陣,雨中魚也會乘勢大咬一陣,雨後約半小時亦大咬。2、在大風陰天,降溫天氣最適宜釣淺,因為較淺水域水溫下降,魚感覺舒適,活動頻繁。陰天,水色暗淡,魚感覺安全,同時減低了人在岸邊活動對魚的幹擾。3、在陰晴不定或多雲的天氣,水溫適宜,加之伴有一二級的東南風,營造了較佳的環境,也是釣淺的好日子。此外夜釣最適用海竿投向一兩米深的水區,如新淹沒的淺灘,常會有大個的草魚和千克左右的鯉魚咬鉤。

#九門釣魚

五月份說熱不熱,說冷也不冷,這個時候釣魚對於我們釣友來說還是比較舒適的。這個月份出去釣魚著實是一種享受,就算是不上魚找個風景好一點的地方也可以心曠神怡。不過能夠上魚自然是最好的。那麼五月份釣魚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麼才能夠更好地釣魚呢?

當然是淺水釣,初秋天氣和夏末相差不多,一般都是早晚涼爽,中午炎熱,所以中午水溫較高,魚兒喜歡潛入深水或者樹蔭下休息,所以初秋釣魚的話應選擇在早上或者晚上比較合適,水深建議靠近岸邊的淺水處,水深在1米~1.5米為宜。

如果說你在五月份釣鯽魚的話,那麼儘量選擇在早晚前後釣。如果說太陽出來之後氣溫升高了,那麼鯽魚開口會比較差。而且太陽出來之後一段時間鯽魚已經基本上吃飽了,開口自然會比較差。所以說太陽變得相對比較毒辣之前釣鯽魚還是比較合適的。往往會有不小的魚獲。

溫度比較高,而其他因素不變的的情況下,釣友們最好是選擇釣淺,大約0.8~1.5米,反之,則選擇釣深,垂釣1~2米。不只是溫度會影響,還有水質會影響,在水質清澈一點的水域,最好是選擇釣深垂釣1~2米,而水域比較渾濁的區域,最好還是選擇釣淺,垂釣大約0.8~1.5米。

所以釣深還是釣淺,其實是主要由溫度和水的清澈度來決定的,當然是主要由這2種因素,還有其他的因素,比如水域的通風性等等。還有就是根據時間決定,早上和晚上,溫度比較低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釣深,而中午或者午後溫度較高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釣淺。

在這個月釣魚的話我們要儘量將釣魚的地點選擇在下風口垂釣。另外由於這個月早晚的溫差相對大一點,所以說中午前後可以釣一下岸邊的水草附近,而早晚垂釣的時候如果說溫度較低就要適當釣深一點,如果說溫度還是比較高的話就不需要。釣深與淺主要是看氣溫來調整。一般來說這個月夜釣鯉魚也是非常好的選擇。

在這個月釣鯽魚的話依然還是紅蟲和蚯蚓會比較好用,如果說我們使用商品餌的話也要有適當的腥味。經過了冬季的修整現在魚吃口都會比較好,比較活躍消耗的能量就多,吃的東西也喜歡以葷腥為主。不過在野釣的時候,特別是在一些農作物旁邊的話還是以穀物為主。

#成都野釣愛好者

首先我認為五月份釣位應不超過2米為宜!

1、那麼夏季釣魚,在釣點的選擇上需要注意天氣變化、出釣時間段的不同,釣點的選擇也會稍有不同。雖說夏釣深,但是並非什麼天氣什麼時段都應該釣深。比如說清晨或者半晚,淺水中氣溫低,魚會到水邊進食,此時選擇釣點就不需要選擇太遠太深。或者上面提到過的下雨天,就算夏季下雨天也有溜邊的說法,釣點依舊不用選擇太深。

2、5月初,剛過了立夏,正是初夏之際。氣溫開始升高,輕易可以超過30度,也到了一年中雨水開始比較多的季節。氣候的變化,制約了魚類的習性,所以進入5月份以後,在垂釣技巧上就慢慢開始靠近夏釣技巧了,從出釣天氣、出釣時段、選擇釣點以及用餌上,都跟春季釣魚開始有了較大區別。5月份釣魚,應該怎麼釣,一定要注意這些變化規律。

五月釣魚技巧有哪些

1、選好釣位常是收穫好的關鍵。常在同一個水域,有的地方上魚很快,有的地方很久咬一次鉤,釣位不當常是原因之一。選好釣位主要憑經驗。魚有魚道,即其經常的遊行路徑,棲聚也有自己的習慣。一般地說,自然水域,如水塘、河溝、湖泊、河流等等,應選擇有水草、蘆葦的地方下鉤。事實上,人工養魚池餵料臺附近是最易集結魚群的地方,特別是餵料時間的前後,道理不言自明。

2、選準釣餌。主要指所釣的魚種最喜歡吃的食物。如鯽魚之於蚯蚓、紅蟲,鯉魚之於玉米面,草魚之於蘆葦芯和螞蚱,梭魚之於海蠶,羅非魚之於小蝦等等。市場上現有科學配製的針對不同魚類愛好的合成餌料

也都很有效。但據筆者體會,最易上鉤的餌料,莫過於所釣魚塘經常餵魚的餌料。用來浸透合以粘性較好的麵食,常是魚群最愛搶食的餌料。總之。垂釣之前一定要摸清所釣的魚種與其習性。如果不清楚,可多帶幾種餌料,到時選用。

3.備好釣具。釣具的準備也必須針對所釣場所與魚種、大小精心選擇。最好事先了解清楚。如無條件則應考慮多種可能,適當準備幾種不同釣具。

4.練好釣技。包括氣候、風向、釣法、各種技巧,可多請教別人,看書籍,但最根本的還是實踐。

#我是釣汪

五月是初夏時節,這個時候想要釣大魚,不能單從水深入手,還要考慮到時間段、餌料、窩料等因素對垂釣的影響。

五月的第一個節氣就是立夏,立夏之後是魚產仔急需補充體營養的時候,是垂釣大魚的好時機。

五月作釣釣位的選擇

五月的氣溫在10—25度之間,此時的大魚已經從深水區轉移到了相對較淺的水域,基本上集中在一到兩米深的樣子。

此時作釣應釣水域的中間向陽方位,釣位應選擇逆風、水灣有水草的地方。

釣魚時段

五月釣魚應該釣一早一晚,這兩個時段的大魚食慾旺盛,會紛紛遊到岸邊覓食。五月想要釣大魚記住兩句話;「寧釣早晚一刻,不釣中午半天。」「早釣太陽紅,晚釣雞入籠」。

餌料的選用

五月魚剛產子完成體力嚴重不足急需要攝入大量高蛋白營養物質,此時螞炸、蛆蟲、地蠶、青蟲、蚯蚓等天然高蛋白餌料對大魚的誘惑是不可抵擋的。尤其是使用在自然水域魚兒都是以天然食物為主,用這些天然的葷餌是釣大魚的不二之選。

窩料的選擇

自然水域寬廣,大魚分布分散,想要釣大魚誘魚是第一步。蒸熟的紅薯、土豆、南瓜、菜籽餅塊、酒糟等糧食窩料是打窩的首選。而且打窩儘可能打重窩,自然水域想要釣大魚,窩料的量必須夠大才能夠誘魚且留魚。

釣法釣深

自然水域由於食物缺乏,所以很多中上層的魚也會有到水底覓食的習慣。所以想要釣好大魚,釣底是關鍵。另外,文首已說過,五月釣大魚的最佳水深應為一米到兩米的深度,因此選擇釣位時應選擇在這個水深的釣位並以釣底為主。

釣大魚是持久戰

自然水域想要釣大魚,必須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要耐心地候魚進窩,一旦選好釣位,就要堅持以守為主,不要一時半會兒不上魚就打退堂鼓或者急切的換釣位,這是野外釣魚的大忌。

以上就是關於五月釣大魚的相關釣法釣技,與廣大釣友共勉。

#鉤尖de誘惑

五月份釣大魚適合多深的水?

五月份也就是夏季的初始,初夏的天氣氣溫還算柔和,沒有強烈的爆熱沒有極端的冷寒,依然還猶如晚春時節的舒爽,無論是魚還是人都顯得格外的舒適;也正因為這一份舒適所以魚選擇再春至中夏為繁殖高峰期。

那麼在這初夏裡如何釣獲大魚,又如何選擇釣點,如何選擇時間以及天氣?

風雨釣行 ——認為釣鯉、青、草、板鯽的黃金時間為早上7點至上午10點,下午17點至凌晨2點為佳。水深白天選擇2-5米(儘量使用6.3米以上的長杆),夜間選擇靠岸邊的2-5米或接近岸邊的深潭處。如果是釣鰱鱅、翹嘴時間選擇上午7-12點,下午選擇3-8點,晚上不建議釣中上層魚類,因為晚上中上層魚活躍性比較差。而天氣因素也是對魚獲有直接影響,我在此簡單例舉幾個釣魚好的天氣:①天氣晴朗且藍天白雲18-30度以內微風,氣壓穩定960-990hpa。②微風細雨18-31度,氣壓960-1000hpa。③陰天微風,氣壓960-1000hoa,溫度18-30度。

注:雨後天晴魚口不佳,潮溼悶熱魚不吃食,三伏天氣釣早晚,烏雲密布快收竿。

釣大魚得事先做好窩,最少提前三天進行經營一個窩點,打窩方式用熟穀物或者發酵穀物進行打窩。如果是野釣大水域,建議2-3支長竿守,一根竿掛螺螄,兩根竿掛穀物混養水底各種有鱗大物。

友情提示:出門釣魚留大放小,隨手帶走自己產生的垃圾,和注意個人安全防護!夏季釣魚請注意防蛇!

感謝閱讀,碼字不易多多支持,點讚點評爆護真理[呲牙]

#漁樂有情釣

感謝邀請來交流這個問題!

五月份已進入夏天,南北氣溫都已升高到25度左右,部分地區已有30多度的高溫。當白天氣溫升高到30度時,魚就會藏在水草中,深水區,樹蔭處,光水區域和淺水灘透光水溫又高,魚很少遊到淺水區,這也是為什麼高溫的夏秋二季,白天魚開口差的原因,相反,夜釣魚獲卻不錯。還有下雨天溫度適合,水能見度低,略混,魚四處遊蕩,魚口好。

這五月份,適合釣的大魚有鯉魚,草魚,還有大鯰魚。其中草魚現在還不是狂口的時候,鯰魚下大雨時就非常好釣。真正最適合的就是鯉魚了,鯉魚個體大,力度足,手感超強,大彎弓的感覺是每個釣魚人的夢想。

那麼釣鯉魚草魚適合多深水位呢?俗話說深水釣大魚。這個水深沒有什麼標準,只能相對於你釣魚區域內的水深,儘量選擇水深的區域,有水草有樹枝的地方。提醒一下,水庫釣鯿魚也是要釣深水。

水庫手竿野釣時,水深不能低於3米,深度不要超過10米,太深的話手竿不好操作。最適合手竿的就是水深5米左右了。對於磯釣海竿,水深也不要超過15米,太深水魚也不會去。

野河也是同理,首選水草區,深水區。這裡需要說明一下,釣深水是說的地勢相對平緩的低凹區,如果有落差超過50公分的陡峭深溝,最好是選擇深淺交界的平緩區。

純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謝謝!

#老林花茶

釣大魚!要知道所謂的大魚多少斤才算大魚?

李大毛老師有個視頻,上魚了正在溜魚,就說這魚不大,不到二十斤。你的大魚概念是多大?

釣大魚釣多深的水,這要取決於你定位的大魚和目標魚種。但大部分都要3米以上的水深才有個體較大的魚,比如青魚、鯉魚、草魚、鯰魚等, 但是大個體羅非就不用那麼多深,2米至3米足夠。

五月份,魚基本產完卵了 ,也正準備大口吃東西了,而且進入夏季,天氣熱了大魚白天往深水區,晚上和早上都會往淺水區覓食 所以釣多深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還要根據天氣、時間變化而變化。

夏天,我釣大羅非 都選擇晚上 釣1米5至2米5之間的水深。

#二坤逛狗市

五月份復的時候天氣要選擇晴天,因為此時大魚才會開口,嫩玉米只要針制對:鯉魚,草魚,鯿魚,青魚,而這些魚都會在深水區遊弋,你要看你所釣百的區域最深區和最淺區去判定,而不是針對性的某度種水深去釣大魚,個人建議四五月問份水深2米以內就應該可以了,因為此時天氣轉熱,過淺太暖,過深太冷。

#樂釣者小海

想要釣大魚,目標魚是什麼魚?大鯉魚,草魚,螺獅青,鰱鱅,這些魚生活的水層不一樣,餌料也有所不同,根據自己的目標魚選擇釣底還是釣浮,每片水域水深都不一樣,想要釣多深還是自己垂釣的水域和目標魚來做出決定的。

#丶老鷹抓小雞

首先,5月份天氣熱起來了,同時魚也在打籽,這時應該找一些靠近水草的地方,這樣容易釣到魚,水深在1.5到2米之間,夜釣應該用短竿在草邊垂釣,

#季風o

五月份釣鯽魚和鯉魚比較理想,水深不要超過2米,釣位最好選擇在滑尖或是水灣處,會有不錯的收貨

#野釣釣手yetingwei

早上、晚上釣1.5至2米的深水與淺水交界最好。

#魔法春風V6

1.5米到2.5水深最合適,不講一堆大道理,真實作釣的驗證

#逍遙軒72986973

魚竿幾個月沒下水了。下次別提釣魚?